best365网页版登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以“合作教育”这一名称进行教改试点的学校。自1985年开始至今,风风雨雨走过了20个年头,是我国开展合作教育历史较长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合作教育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创建“一年三学期制”合作教育模式的框架 1985年,学校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率先在国内进行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988年,经国家教委和国家外经贸委的批准, 学校接受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的资助,参加了“中加大学校际联合项目”(CCULP)。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协助下,学校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试点,在我国首先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年三学期制”合作教育模式。 第二阶段:实现了“教学实习”向“合作教育”的转变 四年以后,学校被列入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八五”试点单位。学校结合当时的实际,合作教育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 • 合作教育工作学期的管理由原先的教务处独家管理的方式,改为各院系分工负责的全方位管理方式; • 合作教育工作学期由原先学校进行“统配”的集中安排方式,改为由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分散方式; • 合作教育工作学期由被看作“生产实习”,改为工作学期学生参加定岗工作不付实习费并获取一定报酬。这种转变其实质是还合作教育市场属性的本来面貌。学校的合作教育已在纺织学院的5个系中全面推开,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近500人,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事业单位200多家,学生的工作学期学校不再支付任何费用,相反获取报酬的学生比例却逐年上升。 第三阶段:合作教育试点的进一步推广与完善 “九五”试点的过程,是学校合作教育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学校合作教育运行和管理机制不断制度化,操作和评价逐步规范化的过程,也是学校合作教育逐步完善,走向成熟的过程。 特别是合作教育与毕业环节相结合,学生用合作教育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有机地与毕业后的就业相结合,成为“九五”试点成果的主要特征。 第四阶段:合作教育由“试点”阶段进入了“推广”阶段 在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下,从2001年开始,学校的合作教育得到长足的进展,由“试点”阶段进入了“推广”阶段。在这一时期,学校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从2001年的1000多名发展到今年的近8000多名,占总学生数的50%以上。获得上海产学合作教育“九五”试点阶段研究成果一等奖,并被全国产协命名为“全国产学合作教育示范基地”。 合作教育简介 (一)合作教育的诞生 合作教育的正式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现代合作教育的创始人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工程师。他认为,工程专业的实践知识很多在课程上是无法学到的,某些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工作岗位的锻炼才能够学到。他提出学校与产业部门合作,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此外,学生再化费一定的时间到产业部门的工作岗位参加真实的工作,以便获取必要的生产技能,同时,参加劳动的报酬也可以支付部分的学费。赫尔曼·施奈德工程师提出的这一计划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成功实施。从此,他把这一计划称之为“合作教育计划”。 (二)合作教育的概念 1.国外对合作教育概念的认识 合作教育创始人施奈德教授提出,合作教育就是“学校和产业部门合作,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用一定时间到产业部门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生产劳动,用劳动所得支付学费”。 2.我校对合作教育概念的理解 我国对合作教育概念比较一致的理解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
|